AI 計畫成果展

人工智慧會創造出藝術嗎?在「藝術・AI・未來」或許能找到答案。過去幾年,東海大學創藝學院投入相當多的心力在AI結合藝術這個範疇。「藝術・AI・未來」,結合數位創新研究所師生與創藝學院,跨域合作為藝術創作打開新的可能。AI對藝術的衝擊,將會超出眾人的想像,激盪出更多可能。本次成果展在東海大學創藝學院C303展出從3月29日至4月30日,第一期AI計畫。

由東海大學創藝學院策展的「藝術・AI・未來」,結合東海跨領域的老中青三代,在藝術家與科技人的激盪中,讓AI與藝術產生了一次完美的碰撞火花。其中,「山水AI」,是運用AI學習中國山水畫的水墨風格,將真實的瀑布影片轉化成春夏秋冬所組成的「活」山水動畫。也可以自由探動肢體,再與AI互動即時幻化成火焰與影子舞蹈的「火影舞者」;「情緒魔鏡」,則是由AI辨識觀賞者情緒,並導入當代藝術作為媒介,運用AI即時鏡射創作出觀賞者畫像。

東海大學近年來發展重視三個面向,包括博雅+、AI+、及產業+。AI中心推動專案計畫也聚焦在四個面向,「智慧製造」、「智慧醫療」、「智慧生態」,以及「智慧創意」,包括藝術、建築設計、校園景觀等。創藝學院整合美術系、音樂系,建築系、工業設計系以及景觀系等5系,設院級之創藝媒體中心(ABC Media Lab)、建築研究中心,以及表演藝術與創作碩士學位學程,並於2018年設立創新科技與藝術跨域學分學程,整合各系所專業領域師資及資源,將專業延伸到未來的工作場域,以適應跨域多元的環境。將藝術、美學、人文等元素,結合AI智能將成為每個系所的亮點,極具人文藝術創意特色。

透過這次成果展,可看到藝術家和科技人在AI時代中,能夠發揮更多的創作能量,在動靜間的傳達中,跟過去呈現截然不同的方式,並透過不斷學習演化,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精彩的展演,為全台灣在AI+ART的領域開創新局面。

 

策展人|  林文海(時任院長)

 

 

 

 

              

情緒魔鏡 ☆ 林鴻宇

本作品透過 AI 辨識觀賞者的情緒,再以當代藝術為媒介並運用 AI,即時鏡射並創作出觀賞者的畫像。在情緒辨識上是運用 Liminze 的開放程式碼;在建立當代藝術風格的情緒模型上,則是採用「卷積神經網路」 (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, CNN) 以及 VGG19 模型。卷積神經網路本作品則是使用 Rusty Mina 所開發的開放程式碼。

 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火影舞者 ☆ 陳丁加 + 林鴻宇

將舞者的肢體語言融入火與影的元素,幻化成華麗的畫面,讓觀賞者感受到借助 AI 與人共同創作,所創造出的力與美。本作品運用 AI 中的「生成式對抗」 (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, GAN) 技術,將預先訓練好的火焰模型即時整合現場肢體動作並投影互動呈現。其中,生成式對抗技術是採用 Akten 的開放程式碼 webcam-pix2pix。

 

山水 AI ☆ 林文海 + 林鴻宇

本作品運用 AI 學習中國山水畫家的水墨風格,並將真實的瀑布影片轉化成由春夏秋冬所組成的山水動畫,讓觀賞者體驗到過去無法想像活著的山水畫。本作品使用的原始瀑布影片是來自 youtube 上的 321 Relaxing – Meditation Relax Clips。